有一种爱叫做放手,然而,
在家庭教育中,
有多少家长舍得放手呢?
有时候扪心自问一下,
这样的爱是不是过于沉重?
放手,并不是自私,
也不是逃避责任,
而是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选择、
做事情和完成人生的目标。
家长们不愿意放手的原因
对孩子过分溺爱
特别是初为父母,缺少对孩子教育的经验,对于孩子的要求总是一味地满足。对孩子的宠爱是人之常情,但如果过分宠爱就会成为溺爱,会逐渐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,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害怕孩子失败
如今生活越来越好,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,就想让孩子顺利地长大,尽量少吃苦、避免失败。担心孩子能力不够,让事情越做越糟,最后需要成人兜底,家长认为怕添麻烦,干脆自己包办代替。
爱必须如阳光,无处不在又给孩子充分自由。亲爱的家长,您可知晓,您在焦虑的时候就是在说:孩子,我知道你不行。您在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时候,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。
家长们为什么要放手?
放手,让孩子更有责任心
家长懂得放手,就可以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要多帮助父母,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。家长放手,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亲力亲为,从小懂得照顾父母,这样以后孩子到了幼儿园,或者在生活中,也会懂得照顾别人。所以家长尽量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让孩子变得有责任心,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
放手,让孩子更独立
放手,让孩子更自信
家长们应该如何放手?
独立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适度依赖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健康。学会放手不是撒手不管,而是在牵手和放手中掌握平衡。
放下焦虑,信任孩子的应对能力
给孩子处理情绪的时间和空间,允许他哭泣、发脾气;允许他用自己的节奏适应新环境。您需要做的就是,拥抱—再见—转身离开,您的背影越坚决,孩子的适应越快。
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
孩子只要愿意做,我们就鼓励他,并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。通过具体、细致的示范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由易到难,从学习自己刷牙、洗脸、穿衣服、整理床铺等事情开始,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,但实际上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,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。
可以适当听取孩子的意见
让孩子能够自己做选择,比如穿什么颜色的衣服、鞋子;带什么物品去幼儿园;走路还是坐车......遇事不着急替孩子做决定,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。
把对孩子的关注转移到自己身上
在关注和爱孩子之前,家长要先学会关注自己、爱自己。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,也不活成他人的附属品。
放手,让孩子面对挫折
当孩子生活中出现挫折时,父母不必帮孩子完美解决。在适当的时候,让孩子可以有机会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。在不同的年龄,挫折是不同的:孩子小的时候,摔倒再爬起来是一种挫折;当孩子长大后,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也是一种挫折。给孩子面对挫折的机会,孩子才能完成蜕变。
孩子做错了事,学会自己承担责任
在孩子犯错的时候,家长先不要强迫孩子说对不起,而是要告诉孩子,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,有什么后果。找到弥补的方法,然后真诚地去道歉。
为人父母有两大修行,
一是控制情绪,二是学会放手。
让我们修好自己,并最终让孩子受益 。
幼儿园是孩子独立的第一步,
也是家长学会放手的第一课。
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学会放手,
希望每个大人和孩子都被爱且自由。